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生产车间里,粘衬机、珠边机、纤袖笼机、开口袋机等专业的服装生产设备整齐地排列着,每台机器前都有一名生产工人在埋头工作,场面之壮观仿佛走进了电影拍摄现场。而这样的场景,却真实地发生在黑龙江三特纺织服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
三特服装,一家从大连搬迁至海伦,并扎根于此的全省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年产服装80多万套,产品出口日本、欧洲等地。
今年,因疫情冲击,三特服装出口受阻,却依然创造了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的“奇迹”,显示了公司发展的强劲韧性。
在三特二分厂的服装展示厅里,陈列着各种款式的西装,从面料到纽扣甚至是针脚都十分精致。“这是我们自己的商务男装品牌——爱新爵罗,追求简约的设计、顶尖的服装材料和精湛的服装工艺。”二分厂厂长沙福安说,为保障西装质量,我们在关键工序之后都安排了质检环节,最大限度避免成品服装出现瑕疵。
陈德红,二分厂的一名质检员,已经工作了五年多。见到她时,她正在对西装前片进行贴边质检,拿过前片用双手摸索、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发现有问题就用滑石笔做好标记,以便返工。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采访过程中,记者刚好看到一件被滑石笔标记了的前片,却并未曾发现问题所在。“这个质检不合格是因为布料上胶粒处理不干净,还有残留。”在陈德红的提醒下,记者看到滑石笔标记处确实有一点胶粒的痕迹。这样的检查,陈德红每天要进行三四百次。“及时察觉缺陷,及时弥补,我们质检员的工作就是负责半成品、成品的品质检验,确保服装质量,严控不良品。”陈德红说。
之所以对品质有着这样执着的追求,源自董事长李存平的人生阅历和经营理念。1992年李存平到大连打工,后来在创业过程中看到了服装企业的广阔前景,在1998年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厂。随着沿海地区人力成本的提高,大部分服装企业选择向东南亚转移,而李存平在乡情的召唤下,逆向而行将企业搬迁到了海伦。2013年,三特一分厂正式投产;2015年,二分厂建成投产。多年的办厂经验,让李存平清晰地认识到,服装企业若想取得立足之地,就要走高端路线,而这个高端,不仅指品牌的高端,更重要的是品质的高端,即便是低端的生产线也要保证高端的品质。
本着产品的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2015年起,三特开始大批量承接日本订单,每年外销日本的服装达到80%左右。
李仁杰平时主要负责外贸市场的开拓工作。他说,不同市场有不同的需求,日本对服装的要求是,外观要精致,内里要精致,即便拆开衣服也要精致。国际上日本对服装检针要求最为严格,为满足日本客户的需求,服装在出厂前一定要经过检针机的严格检查。在李仁杰看来,日本对服装质量的严苛和三特追求精细的品质是不谋而合的。李仁杰每年都要去日本拜访一下客户,三特的服装质量受到日本的市场认可,也吸引很多品牌慕名而来。
2019年三特出口了50万套服装,原本计划在2020年再接再厉,大干一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外贸订单骤减。“为保障员工有活儿干,我们自寻出路,主动承接日本低端生产线的生产任务,生产日本警察服、公交司机的工作服等。以客户来料加工为主,减轻资金流动压力,目前外贸订单虽没有往年同期水平,但也十分充足,已经排到了年底。”李仁杰说。
坚持内贸外贸两条腿走路是三特一直以来的经营销售的策略。国际市场变幻莫测,如果出现问题将束手无策,此次疫情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在内贸市场,职业装一直是三特服装生产的一部分,其先后生产过军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的服装。
负责内贸的副总经理李延山说,相对有限的内贸市场我们也在积极开拓,通过国内职业服装的订单,来弥补外贸订单减少的损失。政府部门也积极让我们协调有需求的单位,为企业拉订单,这期间我们就承担了海伦市校服生产的任务。
“这次疫情也是一个行业洗牌的机会,坚持不下去的企业就会被行业所淘汰。别的企业不愿干的活我们来干,而且要高质量地干好,这样有限的市场资源就会向优秀的企业倾斜,这也是三特在逆境中的生存发展之道。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疫情结束,或许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三特、认可三特。”李存平说。
在生产车间手缝组的操作台前,不同于其他坐着工作的工人,王丽娟要站着工作。因为身患残疾,年过40的她身高和六七岁的孩子差不多。“我丈夫和我离婚了,我自己带着孩子,也找不到什么工作,要不是三特肯用我,我真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王丽娟说,我现在每天在这里钉扣子,多劳多得,每个月基本都能赚到3000元左右,而且董事长人好,每个月都给我们残疾人多发200元的补贴。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三特现有员工1100多人,其中还有70名左右的残疾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贫困户和残疾人实现就业,获得稳定收入。考虑到很多员工是从农村到海伦打工的现状,三特特别建了一个免费的员工宿舍,供前来打工的人居住。“为了方便他们上下班,我们和市里协调,调整公交车路线,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李存平说,还有些员工觉得工作稳定了,就在市里买了房,孩子也到城里读书,真正融入了城市生活。
在疫情期间,三特肩上的社会责任更重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不减员、不放假、不降薪”,稳定职工队伍,三特本着亏损也要生产的原则,不计成本,只要有活儿干就行,大家一起共克时艰,危中寻机。在李存平看来,服装企业的社会效益要远大于经济效益,他就像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看着厂里的员工每个月有活儿干,有钱领,那份成就感无以言表。